【市民反映】
包裝日期咋是生產日期?
“我前兩天在歷下大潤發(fā)買了包胡辣湯粉,仔細一看,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卻是我購物那天的日期。胡辣湯粉是散裝食品,怎么可能當天生產出來當天賣?一問超市售貨員才知道,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其實是超市的‘包裝日期’,并不是食品的生產日期。這不是誤導消費者嗎?”近日,家住山大路的市民陳女士向本報反映。
陳女士說,本來從超市買的散裝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很容易被忽視,如果相關信息再打印不準確,讓消費者怎么對食品的安全問題放心?
記者在歷下大潤發(fā)超市看到,超市內銷售的多數散裝食品再次包裝后,標注了“配料”、“保存及食用方法”、“衛(wèi)生許可證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單價”、“凈含量”、“生產廠家”等信息,但綠豆、花生、黑米等散裝食品包裝上的“包裝日期”卻被寫成“生產日期”。另外,還有一些如“御食園馓子麻花”等散裝食品標簽存在信息不全現象。
【記者探訪】
超市散裝食品標簽普遍信息不全
記者隨后走訪家樂福和共青團路樂購發(fā)現,兩家超市均銷售二次包裝的散裝食品,但兩家超市內的散裝食品標簽標注的內容都十分簡單。
在樂購超市內,干果類散裝食品擺滿柜臺,記者拿起一包預先包好的“酒鬼花生米”看到,標簽上只標注了“包裝日期”、“保質日期”、“單價”、“凈含量”、和“價格”,其他至于“保存方法”、“配料”和“生產廠家”等信息均未涉及。
“這散裝食品怎么沒有產地之類的信息?”面對記者的詢問,樂購超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賣的,很少有顧客來追問這些問題,能標注的我們都已經標注上了”。
在家樂福超市,記者同樣注意到,包括調料、干果等大部分散裝食品都有預先包裝好的小包食品在售。一包“五香粉”的標簽上同樣只標注了“包裝日期”、“保質日期”、“單價”、“凈含量”、“保存條件”和“價格”等信息,并沒有“生產廠家”等信息。
“這兩包都是五香粉,怎么一包顏色深,一包顏色淺?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廠家生產的,這標簽上也沒標注,怎么進行區(qū)分?”在家樂福超市購物的王女士向記者抱怨道。
【工商說法】
散裝食品再包裝,標簽不實違法
散裝食品二次包裝后標簽到底該如何標注,有沒有相關規(guī)定?濟南市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將散裝食品二次包裝劃歸到預包裝食品范疇的話,就得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標注食品標簽,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guī)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即使不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食品安全法》也對食品標簽標注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該負責人介紹,《食品安全法》中要求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包含名稱、規(guī)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生產許可證編號等內容。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超市散裝食品二次包裝后不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的相關要求進行標注,就屬于違反《食品安全法》和《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行為。
小企業(yè)主有機會獲公益培訓
時報9月4日訊 (見習記者李欣)記者從華夏銀行濟南分行了解到,該行與中國中小企業(yè)協(xié)會聯合舉辦的公益培訓活動——— 中國小企業(yè)精英訓練營,將于11月開營。據了解,入選者將有機會獲得免費培訓課程,并優(yōu)先獲得金融支持。
記者了解到,入選本次訓練營的小企業(yè)主,經過初試和復選后,將有40位可以免費在清華大學接受定制課程培訓,培訓時間為11月7日至11日,共5天。順利結業(yè)者,將獲得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頒發(fā)的結業(yè)證書,此外,未來三年還可優(yōu)先獲得華夏銀行金融支持。據了解,2011年首屆訓練營活動中,有來自農業(yè)、通訊、IT、新能源、貿易、文化創(chuàng)意等20多個行業(yè)的數百家小企業(yè)報名參加,最后有25家企業(yè)順利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