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檢驗檢疫局承擔的科研項目“電子電氣產品中鹵素測定前處理方法研究”,首次對鹵素檢測技術中涉及的抽提、吸收等前處理的各種方法進行了集成研究,課題組自主設計出一套適合電子電氣產品中鹵素檢測的裂解氧倉燃燒裝置,價格僅為國外同類裝置的十分之一,為實驗室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檢測技術。
課題組成員在進行電子鹵素優(yōu)化檢測
近日,江蘇檢驗檢疫局組織的鑒定委員會對南京檢驗檢疫局承擔的科研項目“電子電氣產品中鹵素測定前處理方法研究”進行了成果鑒定。該課題首次系統地研究了電子電氣產品中鹵素的檢測體系,涉及國內外鹵素相關法規(guī)和國際電子大廠無鹵化要求比較研究、機械拆分、風險評估、檢測技術和符合性評估,尤其是鹵素的風險評估技術為電子電氣行業(yè)的相關企業(yè)減少檢測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滿足法規(guī)或客戶相關鹵素的限用要求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審查了全套鑒定材料,并進行了質詢,經充分評議后認為該課題結合檢驗檢疫工作實際,技術路線合理,提交的材料規(guī)范完整,數據翔實,研究成果已轉化為一項行業(yè)標準。鑒定委員會一致通過該項目成果鑒定。認為該研究成果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綠色壁壘悄然而來
鹵化物由于在燃燒中會分解出密度較大的鹵化氣體而產生覆蓋作用,從而隔絕或稀釋空氣,最終達到阻燃滅火的目的,因此鹵素及鹵素化合物常被作阻燃添加劑大量使用在電子電氣產品中。然而過量的鹵素使用已經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危害,含鹵產品在燃燒時產生戴奧辛、鹵酸等易導致死亡或致癌的物質。在電子電氣產品焚燒銷毀的過程中,氯化阻燃劑釋放出的氯氣對人體有強烈危害,直接影響人的呼吸系統。溴化阻燃劑會形成二英類物質,具有高致毒性、高遷徙性和對環(huán)境的持久性污染。而氟化物散發(fā)到環(huán)境中聚集后會嚴重影響臭氧層的存在而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帶來極大的危害。
因此全世界非常關注鹵素及其化合物的控制。早在1987年9月16日,24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目前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國家已超過183個。根據《議定書》的要求,發(fā)達國家已經于1996年1月1日基本完成了主要ODS(國際上把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的物質統稱為ODS,主要成分為鹵化烴,以氟、氯或溴取代烷類中的氫原子,形成含氟、氯、溴、碳的化合物)的全部淘汰。由于多邊基金所提供的財務支持,在國家方案已獲執(zhí)委會批準的100個第5條款國家(即發(fā)展中國家)中,有70多個國家承諾在2010年前提前實現主要ODS的淘汰,同時還有很多國家承諾對部分受控物質提前淘汰,這將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的損害。
2001年5月22日至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包括中國在內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共同正式簽署了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可認為是繼《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87)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2)后,人類為保護全球環(huán)境而采取共同減排行動的第三個國際公約。2004年5月17日公約正式生效;2004年11月11日對中國正式生效。共有151個簽署國,134個締約國。國際電工組織IEC印制板材料的法規(guī)IEC 61249-2-21中對無鹵素制造電路板,定義為所用的材料、樹脂及增強性能的材料中的鹵素總含量:氯的最大含量為900ppm,溴的最大含量為900ppm,總體鹵素最大含量為1500ppm。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積極應對。